在民国时期,小学毕业就是知识分子了。民国时期最重视教育的地方蒋介石总结过,就是“匪区”,我见过民国时期农村学校的校长,见他时还是在忆苦思甜的会上,有像广州,这民国时期的一线城市里在1932年足足有3.2万儿童没有经受过任何教育,以河南为例,在民国时期很长时间里,河南总共只有开封和安阳两所省立高中,共计招生250人。
1、民国时期很重视教育吗?
民国时期最重视教育的地方蒋介石总结过,就是“匪区”。至于其他地方连经费都保证不了,就更谈不上重视了,现在吹捧民国教育的人不少。然而1933年5月15日,蒋介石在演讲中对苏区和国统区的教育进行了对比,对于苏区的教育进行了极大的肯定,并批评各地对教育毫不重视,挪用教育经费成风,匪区里面最紧张的,就是教育!最有纪律的,就是教育,最有精神的,也就是教育!而我们现在各地方的情形却不然土匪他们什么经费可以少,教育经费一定要筹到,我们却反而要常常拿教育经费来做旁的用。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1933年才有,而是民国建立以后的普遍现象,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块,其中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大学教育经费,而地方财政则负责中小学教育。然而自民国成立以后,战乱不止,特别是进入军阀混战时期以后,大小军阀为了争权夺利互相征战。大帅们都忙着扩充实力,因此这钱大部分就成了军费,教育经费根本无法顾及,
以1919年为例,当年北洋政府总支出的42%用于军费,教育经费则1%都没到。1920年情况类似,军费开支超过了38%,教育经费还是没到1%,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军费开支并不包括大帅们私下自己筹集的军费,而教育经费很大一部分用银行券等代替,因此落到实处又要打几分折扣。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校数量少,设备落后,
以河南为例,在民国时期很长时间里,河南总共只有开封和安阳两所省立高中,共计招生250人。初中也只有区区50所,平均每两个县才有一所初中,还有像广州,这民国时期的一线城市里在1932年足足有3.2万儿童没有经受过任何教育。所以在民国时期,小学毕业就是知识分子了,教育经费少的另一个坏处就是教职员工拖欠工资严重。
比如像鲁迅先生,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教育部时薪水很高,但是这只是名义上的薪水,即使上他经常只能拿到一半或者更少,甚至几个月都没有钱拿,所以鲁迅的生活一直很窘迫,还参加了几次闹薪水的罢工活动,最后干脆辞职专心写书,生活立刻得到了改善。比教育经费更糟糕的是读书环境,正因为读书难,能读书的都是有钱人,因此连土匪都知道要打劫就打劫学生。
2、民国时期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我见过民国时期农村学校的校长,见他时还是在忆苦思甜的会上,他与几个人站在台上的边沿,低头弯腰。父亲悄悄告诉我说,这是他上学时的校长,父亲说,过去家里条件虽然条件差,但他还是读过三年完小的。当时农村已办有公学,就在村口的一个庙里,而且同班同学里,还有本村地主家的儿子,当时的校长就是前面说的那位,他不仅是校长还是我们乡里的国民党书记,在外读过师范,
据父亲说,他们也交些学费,没银子的可用粮食替代。我父亲读了三年小学后,因家庭贫苦,没再到城里上学,富人的孩子们后都到城里上学了,其中一位有出息的,建国后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高级工程师,说到那时的教育质童,从父亲的文化水平来看,教育质量并不低,他虽只读过三年完小,识的字并不少,象《水浒传》这样的名著,他完全可以通读下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