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自然是有意义的,但是,早教班却未必要上。关于这一点,不少早教中心其实也是忽略的,因为家长都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学到什么,不然就不值得,所以很容易促成早教班的功利化,如果把孩子全盘交给早教班,那是不现实的,发展身体和感官最关键不管是去早教班,还是在家启蒙,早教的核心不是去学什么,而是发展身体(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等)和感官方面的能力。
1、多元智能早教理论是什么?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从早教的角度想分为几个方面:1、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性,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承认人与人之间、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性,尊重这种差异性,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所长。2因材施教,我们承认差异性,所以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要因材施教,发挥所长。
2、早教的核心理论是什么,你怎么看?
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孩子出生第二天教育就已经迟了一天”,为什么要早教?从认知神经科学来看,0到3岁是我们的人类大脑从结构和功能发育来说非常好的黄金阶段。婴儿出生时脑重量约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
可见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第一年末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什么脑的重量会越来越重?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们的人类大脑已经形成了绝大部分的神经元(负责信息加工的细胞)网络系统,这个系统一直到孩子成长到十岁都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
在这个时期我们大脑里面的神经纤维突触(轴突和树突)联系是非常密集的,也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容量非常非常的大,要远远高于我们真正所需要的脑容量。在这之后我们的突触就会完成一个专业上称之为髓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大脑突触在数量上会大大地削减,也就是相当一部分的突触会退化或者是消失。这个过程其实不是一个消极的过程,它真正体现出来使我们大脑的信息传递得更加精确化,目的更加直接更加准确的过程,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不多次地去刺激这些突触、去使用它,它真的就会消失。所以在零岁到三岁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大脑的发育期,家长能够给孩子方方面面的刺激,对于我们脑神经回路的形成是具有绝对影响作用的,这也是从科学角度上来看早教的意义所在。早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给予宝宝丰富的环境刺激,也就是早教实际需要父母在得到了一些比较专业的指导和培训的基础上,在日常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日常生活中,在良好的亲子互动中,通过孩子和父母积极的交流,让孩子在耳濡目染的学习和模仿中逐渐接受教育。
所以说我们的早教不单上早教课也不单是父母教孩子,父母也要做好自己,早教从更大范围说就是一个家庭的良好氛围的形成。父母能够更好的做自己,同时也能够引领孩子,更好地让孩子成长,奥地利社会哲学家华福德教育创始人鲁道夫·史代纳多次提到过的有利于儿童早期教育的本质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与温暖2.对环境的关注与对感觉的培养3.具有创造性与艺术性的体验4.值得儿童模仿的有意义的成年人行为5.自由的、充满想象力的玩耍6.对童年的成长力的保护7.感恩、敬畏和好奇心8.快乐、幽默和幸福9.成年人是在内在发展的道路上。
3、早教的核心精髓是什么?
发展身体和感官最关键不管是去早教班,还是在家启蒙,早教的核心不是去学什么,而是发展身体(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等)和感官方面的能力,关于这一点,不少早教中心其实也是忽略的,因为家长都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学到什么,不然就不值得,所以很容易促成早教班的功利化。学龄前儿童身体和感官的开发是最关键的,很多孩子上学后慢慢显现的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之前的早教开发不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