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的小宝宝喜欢扔(砸)东西,而且经常会对着人扔(砸)。因为他们发现,外部的人或者事,因为自己的动作,居然会有那么奇怪的表现和反应(被砸到的孩子会哭、大人会惊叫、玩具蹦跶着掉到很远等等),和孩子一起拿球扔到桶里;把毛熊玩具扔到指定的位置;蒙上眼睛扔沙包等等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
1、一岁半小宝宝和小朋友玩儿,经常会拿玩具砸到小伙伴,怎么办?
您好,我是lulu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首先,要纠正一下对宝宝这个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描述应该是这样的:一岁半的小宝宝喜欢扔(砸)东西,而且经常会对着人扔(砸),因为一岁半的小宝宝在意识发展上,还没有出现要主动欺负别人的认知。所以他的行为只是在扔东西,而不是故意欺负、挑衅别人,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敏感期反复及探索乐趣幼儿在10个月左右,会出现一个大肢体敏感期,标志性的动作就是“扔东西”!拿到什么都喜欢扔掉,你帮他捡回来递给他,他又扔掉,乐此不彼。
这个过程大约要断断续续持续一个月左右,这是幼儿通过扔东西去发现距离和对空间方位的探索,同时对上肢的力量及胳膊与手臂运动协调性的锻炼。这是受幼儿探索的天性驱使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有频繁打断,甚至强制性制止孩子扔东西,那么在这个敏感期的体验幼儿没有获得满足,于是孩子在未来的某一阶段会出现反复,重新再度出现类似的行为。
比如,有些孩子两岁多会出现无故频繁的咬人,也有是因为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在家长眼里,小宝宝是在拿玩具砸别人,但是在小宝宝的行为发展中,是孩子正在对大肢体敏感期没有满足的一种反复。当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已经开始具备自我的认知,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区分“你的”,“我的”,把玩具对着别人扔过去,这是孩子在尝试了解及探索他人的反应。
他们把玩具扔到别的孩子身上的时候,其实小宝宝自己在观察:观察对方的被砸到时候的惊吓的表情、观察这个玩具落地的声音、观察周边人物对这件事的反应,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岁半的小宝宝在做出某些看起来是“欺负人”的行为之后,会开心的哈哈大笑。这个不是孩子故意使坏,而是孩子真实的快乐,因为他们发现,外部的人或者事,因为自己的动作,居然会有那么奇怪的表现和反应(被砸到的孩子会哭、大人会惊叫、玩具蹦跶着掉到很远等等)。
这是孩子观察到自己探索的认知获得,所以孩子很开心!这个叫做:感官探索获得的成就感,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这样: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扔东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目标性物体去扔。即满足孩子扔东西的敏感期,又满足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因为这种都有目标的扔,挑战性和趣味性会更强,所以,孩子会很喜欢,比如:和孩子一起拿球扔到桶里;把毛熊玩具扔到指定的位置;蒙上眼睛扔沙包等等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当孩子出现把玩具扔别人的时候,不要强调及批评他:不可以对着小朋友扔东西!对于一个一岁半的宝宝,他们的行为认知还处在模仿阶段,他们对错这种观念还没有形成,如果我们一直和他强调不要做这件事,在孩子的听觉理解里,他只听到你在反复强调的这个事“扔别人”,孩子就会一直扔别人,从而吸引你的再次关注。
这个叫做: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记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弱化错误行为记忆,强化正确行为记忆。当孩子拿玩具扔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装作不经意的去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哎呀,宝宝想扔玩具啊,我能和你一起扔吗?那我们比比看,谁扔的比较远,然后和孩子一起愉快的玩耍起来。这种互动,可以有效改善孩子对着别人扔东西的行为,同时又可以缓解孩子因为敏感期缺失引起的行为反复,
第二种情况:孩子语言表达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孩子对自身情绪的表达。一岁半的小朋友在幼儿社交上还处在独立游戏的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各自玩各自的,但是又因为独立意识的发展,他们对自我的领地意识、物品的所属权又特别在意,当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领地被入侵”,或者觉得别的孩子在打扰他们的游戏,他们想表达“我不高兴了”,“你走开”,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就会出现攻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