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宝宝要长牙是正常的。婴儿出生1年内(1.5-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2年内(6-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数周可自然消退。
1、两个月宝宝长牙正常吗?宝宝两个月发现有两个小白点好像是长牙了?
你好,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我宝宝也是这种情况,当我宝宝五个月时,我发现他牙龈边有一个小球状的白色颗粒,我以为他是长牙了,所以就置之不理,两周之后,我发现宝宝牙齿冒出来一点点,透白色的,但那小圆点还在,上网一查,疑为是鹅口疮,急急忙忙跑到医院看医生,医生一看说是马牙不是鹅口疮,所以宝妈,你家娃才两个月的宝宝,应该那是马牙,长马牙是正常现象,但由于鹅口疮和马牙的症状上有些相同,需要家长们进行区别。
马牙: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数周可自然消退。
哺乳母亲应注意奶头的清洁,用奶瓶喂养应注意奶瓶及奶嘴的消毒,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易擦伤,口腔黏膜下血管丰富,全身抵抗力低下,故忌用常规方法擦洗口腔,尤其不宜挑破马牙。鹅口疮: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皮肤损害,通常在牙龈周围形成,有斑片状白膜附着,用棉签可轻轻剥去,剥去白色黏膜后,基底部充血明显。
病理学检查可见真菌孢子以及菌丝,故根据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学检查可进行区分。鹅口疮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多见于新生儿和2岁以内的婴幼儿,但如果轻微感染鹅口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若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宝宝会因疼痛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如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拒绝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如果不及时治疗,酵母菌还可能波及其他部位。当然,弥漫性酵母菌感染十分罕见,清洁: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
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所以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鹅口疮: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2、两个多月的宝宝要长牙了,这样正常吗?
宝宝在胎儿时期已经形成牙蕾,为长牙奠定基础。婴儿出生1年内(1.5-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2年内(6-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所以两个月的宝宝要长牙是正常的。宝宝长牙的顺序一般是中切牙、侧切牙、第一颗乳磨牙、犬牙、第二颗乳磨牙,不同的宝宝可能个别牙齿的顺序有差异,但如果牙齿排列无大碍不需特殊处理。
长牙有几个特点:大量流口水,牙龈肿胀、敏感,宝宝烦躁不安,宝宝大量流口水有的会持续到1岁左右,不同的宝宝时间可能不同,在此期间注意经常更换围嘴。长牙期间,如果宝宝爱咬东西,需要给宝宝安全合适的“磨牙棒”,并且注意清洁和卫生,宝宝长牙后就需要刷牙了,可以选用儿童专用牙刷和牙膏,刷牙的方法和大人相同,注意牙齿的每一面都要刷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