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禁止教授小学课程,你怎么看。不是幼儿园去衔接小学,而小学如何去衔接幼儿园,另一方面,如果彻底的去小学化我有认为“矫枉过正”了,我们发现许多私立幼儿园都开设小学化的课程,园长叫苦,根本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就是小学一年级的起点如何定位。
1、教育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禁止教授小学课程,你怎么看?
教育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禁止教授小学课程,你怎么看?作为一名俩娃妈,举双手赞成这个政策。当初给儿子找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在打听“这个幼儿园到底教什么”——别误会,我不是要让孩子学习什么,而是希望幼儿园不教什么,把童年大脑高速发展的自由时期还给孩子,不要用“教”,破坏了他们对美和世界的感知,6岁之前孩子为什么不应该教自然界有种东西叫做美——它不是因为你能够说出来才是美,而是用心感知到的。
艺术正是基于自然之美引发人类的认知而形成的,6岁之前的儿童,对这个世界有着高度的认知敏感,他们的身心是敞开式的。而对于他们而言,这个世界是用心在感受的,在这种感受之下,孩子对于艺术、美和世界形成自己的认知。这一过程是在充分保护下才完成的,而所谓的“教”是用我们有限的认知限制了孩子的无限可能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个人的认知,形成自己对美的感受和对世界的认知,这种感受和认知已经被打上了个人的印记,属于被个人“框”住的认知。
再怎么样总结出来的普世真理,由个人去教,都难免打上个人的烙印,教师的个人认知去限制孩子,只能说,这样的“教”不是在成就孩子,而是在破坏孩子。更不用说,本来应该快乐成长的年纪,偏偏过得如此乏味,画家高更之所以能在工作之后才开始学画的状态下成就美术史上的地位,与其接触自然、自由快乐的童年有着莫大的联系。虽然有人说,这样的政策落实起来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那又怎样,迈出去的步子,就是迈出去的步子,
2、有人倡议幼儿园要去“小学化”,大家觉得应该怎样去“小学化”好?
对于“去小学化”我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担心如果不强制去小学化,那么幼儿园就会产生恶行的“抢跑”循环、竞争,虽然我本人是支持“抢跑”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高强度的抢跑!如果不去小学化,那么必然会出现有幼儿园以“小学化”为噱头、为特色,而有些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是因为担心被别人落下,所以盲目的去上我认为会伤害很多孩子。
另一方面,如果彻底的去小学化我有认为“矫枉过正”了!因为我们很多经历过(孩子已经上学的)的人都应该记得,在孩子们一年级的时候,很明显的出现了一种情况——0基础的和有基础的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往往是几个月甚至是整个一年级)内存在很明显的差距,当然了,这个差距往往会因为父母的关注程度而变得动态变化,同样是0基础的孩子,父母关注的多,那么这个时间会缩短很多。
我就觉得虽然一年级课本并不难,但是它毕竟不是0基础的课本啊!而且从实际操作中我们是可以把一些知识提前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就让孩子们学会——比如说数数不难吧?比如说日常有那么多的加减计算机会,比如说时钟,比如说重量,比如说阅读中学会更多的字词,比如说背点古诗词这个很难吗?这个学习还需要很正式的上课吗?当然,有人会说父母教不了怎么办?父母没时间怎么办?说真的,这跟别人有关系吗?你再惨、再困难你也没有理由阻止别人去学啊!你的能力不行,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别人可能会同情你一下,但是没人会因为可怜(甚至有人还会嘲笑)就会停下来等你啊!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且努力让自己变得行!就算是一刀切的去小学化了,你觉得那些该学的、想学的、能学的他们就不学了吗?呵呵!,
3、幼儿园去小学化如何保证孩子识字量呢?
关于你这个“幼儿园去小学化如何保证孩子识字量”的问题,我作一个回答,希望能给你正确的方向。说到幼儿园教育,不得不提教育部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对幼儿园的教育作出了明确的指导,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纲要中对幼儿的语言方面的目标有五个: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谈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