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被打,家长一边心疼,一边纠结要不要教导孩子打回去。打吧,怕孩子养成暴力行为;不打吧,以后是不是容易受欺负,不论打与被打,我们都应该先了解孩子有此行动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三、打回去当孩子打人的行为带有恶意倾向,那么请果断地告诉被打的孩子“打回去。
1、孩子被打,家长要不要教宝宝打回去?
在校园同学之间或是邻居小伙伴发生争吵打斗,父母首先不要过于着急。其实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好事,孩子能渐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首先父母该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要尽量避免与小伙伴发生冲突,万一孩子被打了,请告诉他下次一定要向家长老师寻求帮助;可以对那些蛮不讲理的孩子打回去;或者尽量不跟他们玩耍。
2、孩子被打了,对方家长不管,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孩子一旦和“打”沾上边,家长们一定非常头疼,自己的孩子被打,家长一边心疼,一边纠结要不要教导孩子打回去。打吧,怕孩子养成暴力行为;不打吧,以后是不是容易受欺负?如果孩子爱打人,更麻烦了,不停地道歉收拾烂摊子,其实不论打与被打,我们都应该先了解孩子有此行动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一、三四岁的孩子,动作发展快于语言发展孩子们刚刚掌握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地还不是很熟练,
此时嘴上说不清楚,自然就会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打人”只是孩子们在“诉说”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带有暴力倾向地打,二、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自我意识的萌生,让孩子有了物权主义。“这个是我的,”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面对一个物品时产生的想法。当别的小朋友在没有征得自己的同意而想要摸、碰、拿这件东西的时候,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的权益被侵犯了,
于是,大人们就会看到两个孩子争抢,继而一个孩子打人,一个孩子被打。三、“打”是孩子习惯性动作这里要分两种情况来说明:1、孩子的行为动作还不是很规范,他们掌握不了力度,打人或许是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我们班上曾经有一个孩子,每次和他击掌都会特别重,他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也会重重地拍一下,被很多家长误会。在慢慢引导以后,孩子学会了正确的方式,自然也就不“打人”了,
2、家人对孩子太过溺爱,有时狠心想要给孩子立规矩,但是孩子的要求不被满足,只要采取撒泼打滚打亲人的方式,家人们就心疼,立即满足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便形成了“打人等于得到”的认知,在他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当然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了解了这些原因之后,@晨晨老师早教育儿来逐一说明下,面对孩子打人,或者孩子被打了,应该怎么做,
一、温柔而坚定地纠正孩子的行为当打人的孩子是因为“动作代替语言”或者“行为不规范”原因产生打人现象时,我们要理解孩子他们并不是恶意的。大人们可以引导打人的孩子要慢点说,要进行轻柔的肢体接触,也要引导被打的孩子学会原谅他人的无心过错。在引导打人的孩子时,我们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用“你应该XX”的句式来引导孩子,而不是说“你不要打人”,因为越这么说,孩子对“打人”印象越深刻,下一次孩子还是会“打人”,
二、引导孩子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在物权主义的作用下,“打人”的孩子是没有错的,因为他是在捍卫自己的权益,如果此时批评他,会让他有一种“自己感受不重要”的错觉,严重的话孩子会发展成讨好型人格。如何解决呢?告诉打人的孩子:这个东西是你的,你可以选择和别人一起分享,你愿意吗?同时,告诉被打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要经过他人的同意,你现在去和那位小朋友商量一下,
三、打回去当孩子打人的行为带有恶意倾向,那么请果断地告诉被打的孩子“打回去!”因为这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不能随便动手,但是当自己的安全被冒犯的时候,一定要勇敢回击。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动作的背后都有他特定的原因,不要一味地让孩子打回去,也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忍住,找到真正的原因,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