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小商品礼品手机版

婴儿心理,10个月宝宝的心理会有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2022-10-17 08:23:03  来源:整理  编辑:备孕怀孕经验   手机版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目录一览

1,10个月宝宝的心理会有哪些变化

1、有了一定的记忆能力:10个月的婴儿对于大人的语言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到1岁时能够认识自己的衣帽,指出自己身上的器官。对于经常见面的人和熟悉的事物,如果间隔几天不见,再见时仍然能够很快指认,这说明婴儿有了记忆。2、有了个性的雏形:10个月的婴儿开始显出个体特征的某些倾向性。比如,当你拿走他手中的玩具时他会表现得很不快。对于大人的逗引,不同的宝宝常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会热情地微笑,有的则绷着脸不理睬,这就是个性的雏形。所以,此时大人应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个性。
宝宝进入十个月后开始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因此他需要母亲及家人给他更多的关爱

10个月宝宝的心理会有哪些变化

2,婴儿期的心理特点

婴儿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1、发展的连续性和年龄的阶段性:婴儿心理发展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不可中断,且该心理过程会呈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和其他阶段不同,具有代表性。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按照顺序发展,无法跳跃,每一阶段都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会轻易变化,相对稳定。3、婴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性:婴儿心理发展时期是儿童成熟心理时期的基础阶段,发展速度快。婴儿心理要注意什么问题1、断奶的心理问题:断奶是每个婴儿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大事,采取合适的办法是很重要的。母亲可以在断奶前几个月慢慢带着粥、饭等食物,给宝宝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2、控制训练要循序渐进:婴儿逐渐长大,大小便需要自我控制,这个过程需要慢慢训练,不能对孩子过分训斥和埋怨,更不要打骂孩子。3、不要吓唬孩子: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家长不能吓唬孩子,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孩子在经过吓唬之后心理会留下阴影。虽然任何孩子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但是小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并不可以一味的照搬书中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该学习的方面要吸取经验,但是该灵活变通的时候也一定要学会变通,这样才可以让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更多的可能性。

婴儿期的心理特点

3,婴儿的心理发育特点有哪些

哭对于婴儿既是一种生理需要,也是情感和愿望的表达形式。哭是一种深呼吸运动,可以使刚出生后不久的婴儿的肺逐渐地全部膨胀开来。增大肺活量,促进新陈代谢;哭又是一种全身的强烈运动,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婴儿有什么要求和不适也用哭来表示,如醒来想要投入母亲怀抱亲近;饥饿、口渴、过冷过热或尿布湿了;蚊虫叮咬、皮肤发痒等情况都会出现啼哭。母亲接触婴儿多了,从婴儿的哭声中就能知道婴儿哭声里的要求,等到婴儿的要求得到满足或不适消除后,也就停止啼哭了。另外,哭声也是婴儿身体有病的一种信号,有病的哭声与无病的哭声是不相同的。阵发性啼哭往往是肠胃道疾病所致的阵发性腹痛的信号,如腹泻、肠胀气、肠套叠等疾病;持续性啼哭不停多半是发热、头痛或其他病痛引起的;高声尖叫样的啼哭大都与脑部疾病有关;而低声呻吟样的啼哭是疾病严重的信号,切记不可忽视。当然婴儿有病时除了哭声不同外,还有其他表现形式,例如不好好吃奶、发热、呕吐、腹泻,黄疸等。婴儿的哭声是向亲人发出的语言信号,经验丰富的儿科大夫非常重视婴儿的哭声,因为婴儿的哭声是诊治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

婴儿的心理发育特点有哪些

4,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1、发展的连续性和年龄的阶段性。婴儿心理发展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不可中断,且该心理过程会呈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和其他阶段不同,具有代表性。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按照顺序发展,无法跳跃,每一阶段都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会轻易变化,相对稳定。然而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个体发展成熟度在变化,造成了各阶段心理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这也体现了心理发展的可塑性。3、婴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性。婴儿心理发展时期是儿童成熟心理时期的基础阶段,发展速度快。婴儿从呀呀学语到简单词汇,从观望到认识再到理解,从理解到记忆、兴趣、情感。这个阶段是婴儿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做铺垫。一旦这个阶段没有被重视,那么会影响到婴儿以后的心理和行为。婴儿心理发展需注意的问题1、断奶。断奶是每个婴儿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大事,采取合适的办法是很重要的。不合适的断奶方式会给婴儿心理留下阴影,会造成婴儿厌食、哭闹、夜惊。专家建议,可以在断奶前几个月慢慢带着粥、饭等食物,给婴儿一个适应过程,切忌突然断奶。2、控制训练要循序渐进。婴儿逐渐长大,大小便需要自我控制。这个过程需要慢慢训练,不能对婴儿过分训斥和埋怨,更不要打骂婴儿。对婴儿的训练不要过早,因为婴儿的脑子发育程度不同以及对自身的控制力也有差异,但是差不多两岁半开始训练比较合适。3、不要吓唬婴儿。婴儿的心理很脆弱,家长不能吓唬婴儿,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婴儿在经过吓唬之后心理会留下阴影,以后再触碰相同的物体或者听到相同的话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性格也会变成胆小怕事。

5,如何把握宝宝的心理

你可以做的   不要怕“抱惯了”   实际上还在襁褓中,这些秉性就被父母的育婴方法、父母与宝宝情感交往的质量所左右了。因此,那种怕宝宝“抱惯了”,而对宝宝情感需求漠然置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不要做的   要注意,不要在生人刚来时突然离开宝宝,不要用恐怖的表情和语言吓唬宝宝,更不能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怨愤发泄在宝宝身上,对宝宝冷漠、不耐烦,甚至打骂等等。   保持愉快心情   宝宝的情绪状态几乎也是父母的情绪状态十分敏感的晴雨表。要使宝宝经常绽开幸福的笑脸,父母就必须经常调节并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使宝宝尽情开放心理空间,接受和容纳更多的外界信息,更主动地接近他人,探索周围的世界,为心理健康奠定基础,为智力发展提供欢乐的“绿洲”。   情绪是宝宝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胜利反应。从出生到1岁是宝宝情绪萌发期,也是情绪健康发展的敏感期。半岁时,在他身上就会产生一种欢快的情绪惯性,一种身心反应的稳定模式。这是由于父母满足他的需求的敏感性,对他无微不至的照料,和他一起度过的那些游戏玩耍的快乐时光,使他经常产生欢快的情绪,从而建立起对您的依恋和对周围世界的信任

6,婴儿主要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婴儿最开始的行为能力,意志力,控制力,和自理能力都是非常薄弱的。  其次,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情况下是心智不全的阶段,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对外界事物的积累才能慢慢成长自己的心智。  再三,孩子在未成熟阶段,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第一阶段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宝宝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第一步,从出生到翻身自如这一阶段,宝宝是以感觉和知觉为主,时间大约是出生后到4 ~5个月。由于这时宝宝不能自主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全身),因此在这个时期爸妈要帮助宝宝进行各种感觉器官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而最容易遗忘的是前庭。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宝宝在能够独立坐以前,抱可以改善宝宝的视觉效果,宝宝平视看见的东西比仰卧时看见的要更为丰富多彩,在天气好的时候还要尽量抱宝宝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让宝宝见多识广促进他们心理发展。宝宝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抱,应该让宝宝的头和上体尽量垂直于地面,在这个体位出现头部的倾斜宝宝能够自己调节,在改善视觉效果的同时颈部肌肉可以获得锻炼,如果爸妈始终用手托着宝宝的头部,会造成宝宝颈部肌肉得不到锻炼。但头部和地面倾斜比较多时,没有保护的早期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容易出现颈部肌肉的损伤。

7,婴儿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阶段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宝宝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第一步,从出生到翻身自如这一阶段,宝宝是以感觉和知觉为主,时间大约是出生后到4 ~5个月。由于这时宝宝不能自主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全身),因此在这个时期爸妈要帮助宝宝进行各种感觉器官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视觉,而最容易遗忘的是前庭。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宝宝在能够独立坐以前,抱可以改善宝宝的视觉效果,宝宝平视看见的东西比仰卧时看见的要更为丰富多彩,在天气好的时候还要尽量抱宝宝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让宝宝见多识广促进他们心理发展。宝宝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抱,应该让宝宝的头和上体尽量垂直于地面,在这个体位出现头部的倾斜宝宝能够自己调节,在改善视觉效果的同时颈部肌肉可以获得锻炼,如果爸妈始终用手托着宝宝的头部,会造成宝宝颈部肌肉得不到锻炼。但头部和地面倾斜比较多时,没有保护的早期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容易出现颈部肌肉的损伤。
儿童动作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中,动作发展,特别是爬行动作,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重要性:2)爬行动作对于儿童认知能力、空间定位搜索能力的促进作用:3)影响爬行动作的因素及促进措施。

8,0到6岁的孩子有什么心理特点

稍微细分一点是0-3岁和3-6岁;每个阶段都和大脑的生理发育有直接关系,0-3岁孩子的认知能力基本处于本能遗传对比分析阶段,有好奇心但不明显;3-6岁有了认知能力,周边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真正地幼教也是在这个阶段会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这里指的幼教不是那种被炒作的成人化早教。
1(0-2)信任对怀疑(0-1.5)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如果照料者拒绝或前后不一致,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艾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2 婴儿后期(2-4)自主对羞怯(1.5-3)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他们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在大人介绍自己时用手捂住自己脸的孩子,就是缺乏自主性的儿童。3 幼儿期(4-7)主动感对内疚(3-6、7)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儿童试图象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他们有时候采取的目标或活动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冲突的,这些冲突可能使他们感到内疚。成功地解决这些危机要求达到一个平衡:儿童保持这种主动性,但是要学会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权益和目标。主要的社会动因是家庭。成功形成主动性是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他们体会到一项任务完成的喜悦,否则,会产生内疚感,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这种主动感是指导儿童以后成功的关键。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非常可爱。最可爱还是在1-3岁

9,幼儿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了解儿童的以上特点,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每年开学初,小班教师都面临一个接待新入园儿童的问题。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儿童刚入园的几天总爱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2.爱模仿 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样的要多准备几套。在教育工作中,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样板。比如,需要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时,可以说“看××小朋友学习多认真,小眼睛一个劲地看着老师呢!”一般不要批评没有注意的孩子。如果老师说“×××,把你的手绢收起来!”可能会引起更多孩子玩手绢。 教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面条!”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小班儿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讲反话常常引起违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课时,有的孩子要上厕所,其他几个孩子一个跟着一个学,也要去。老师不高兴了,说:“都去都去!”孩子们一下就全跑光了。对儿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体,最好说“眼睛看着老师!”而不要说“注意听讲!”因为儿童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2.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譬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例如,他们常常认为“儿子”一词的意思就是“小孩”。当他们听说某个大人是××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这么大,还是儿子?”为了使教师说的话能让幼儿明白,必须注意了解幼儿的水平和经验,避免说过于抽象的语言。语言教学中,尽量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儿童理解新词。教“笔直”一词,可以竖起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幼儿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 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 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师都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对类似破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地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一面耐心讲道理,一面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幼儿园教师在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人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云泥妈妈
孕妇
胎教
宝宝
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