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患者会将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虽然空腹血糖的高低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但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还与餐后血糖有关,因此二者比较的意义不大。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也可能血糖波动较大,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正常范围为4.0%-6.0%,血糖浓度越高,血葡萄糖与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越长,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就越高。
1、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是什么?需要多久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最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因此能够作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医生一般也会建议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这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进行糖基化的产物,而红细胞的寿命为3个月,当红细胞被破坏之后,糖基化的蛋白质也会消失,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是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程、合并心血管疾病状态、预期寿命和并发症等情况绝度额定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明确提出,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控制在7%以下,对于存在慢性终末期肾病心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异常的患者可放宽到8.5%。而对于糖尿病病史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孕妇的血糖还要更严格一些,即使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能代表最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但是我们也不能只是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就可以了。
还需要结合定期进行的血糖检查,来确定相对时间点的血糖,来防止可能出现的严重低血糖和高血糖情况,因为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表明的只是既往的血糖控制情况,对现在方案的调整还需要血糖来进行指导。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也可能血糖波动较大,因此要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合起来检查,也就是要“点”、“面”结合,才能降血糖控制的更好,更平稳。
2、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会比空腹血糖高呢?
初诊糖尿病患者,需要每3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需要每6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目的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那么,糖化血红蛋白究竟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会比空腹血糖高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正常范围为4.0%-6.0%,血糖浓度越高,血葡萄糖与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越长,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就越高,
虽然糖化血红蛋白可反应血糖的控制情况,但它不同于指尖血糖。指尖血糖主要反应某一时刻的血糖数值,其高低与测量时间、进食与否、是否使用胰岛素有关;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应测量前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它的高低不受进食影响,即使餐后也可抽血检测,也不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影响,即使刚刚注射完胰岛素,依然可获得可靠的血糖数据,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与血红蛋白相关,如果存在影响血红蛋白寿命的疾病,糖化血红蛋白则会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慢性肝脏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溶血性贫血、脾肿大等疾病可缩短红细胞寿命,使糖化血红蛋白值偏低;肾损伤、维生素B12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切除等疾病可增加红细胞寿命,使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相比于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监测频率更高,
空腹血糖为空腹8-10小时以后所测血糖,其正常范围为3.9-6.1mmol/L,多次测量空腹血糖达到7.0mmol/L应诊断为糖尿病。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是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目标,部分患者会将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虽然空腹血糖的高低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但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还与餐后血糖有关,因此二者比较的意义不大。
我们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估算出近段时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在6.0%的基础上,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0%,平均血糖水平会升高1.5至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平均血糖水平就越高,意味着对靶器官的损害越严重。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高于7.0%时,应调整治疗方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