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早教分为线上早教,父母陪伴式早教和全日制早教。我们完全对早教不懂,只是觉得与其在家自己玩,不如找个地方多接触点小朋友,早教,再早也早不过恩爱的夫妻;早教,再好也好不过相爱的一家人;早教,再超也超不过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希望家长从小就带孩子上各种早教班和兴趣班吗。
1、真的有必要上早教班吗?在家教不行吗?
现在的早教分为线上早教,父母陪伴式早教和全日制早教。1,全日制早教,接收3岁以下儿童,和幼儿园差不多,但班级人员少,课程偏向早教开发而非幼儿园式课程,适合完全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家庭。但送孩子入园有个弊端,因为孩子太小体质差,很容易因交叉感染而发烧感冒,2,父母陪伴式早教,也就是目前常见的父母陪孩子去早教中心上课,非全日制,和兴趣班的上课方式差不多。
费用偏高,要考虑家庭经济条件,至于用处,没有机构宣传的那么神,但对孩子也是收益一生的。比如有些身体资源开发课程,如撕纸锻炼手,走独木桥锻炼身体平衡感等,家长有时想不到这些锻炼甚至阻止,但早教中心给孩子提供了环境让他自由发展,但这些细节优势,如果不注意,也很难发现孩子和其他不上早教的孩子有什么区别。3,线上早教,
2、早教班那么贵,有必要给孩子报吗?
早教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问的真好!可能题主也发现了,现在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花着钱去参加各种早教班。从记忆力、专注力到大脑开发,不仅门类齐全且都冠以各个世界名校的研究成果,试问一句,那些世界名人国家伟人科学巨匠,有多少上过早教班?带孩子上早教班,与孩子以后上各种兴趣班的家长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心理: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试问第二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谁说的?当初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是希望家长从小就带孩子上各种早教班和兴趣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出自我们国家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女士,她也是工程院院士,原东南大学的校长,她曾在《中国教育报》上刊文重申她当初说这句话的本意: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让孩子早识字、学单词和背唐诗,而是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和谐的、健康的和互动的家庭环境。
试问第三句,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对,在家里!家庭教育环境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家庭教育好,父母是孩子起跑的助推器;家庭教育环境不好,父母是孩子起跑的绊脚石。早教,再早也早不过恩爱的夫妻;早教,再好也好不过相爱的一家人;早教,再超也超不过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早教到底是什么?它就是由家长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早教机构再科学,也永远替代不了温暖的和谐的健康的互动的家庭环境。
3、幼儿上早教有用吗?
我儿子小时候,20个月开始上的早教,我们完全对早教不懂,只是觉得与其在家自己玩,不如找个地方多接触点小朋友。感觉那家新开的早教,还算专业——老师每节课都会提前通知上课内容,确认陪伴上课的家长,但对于我儿子来说,上课就是围着教室跑圈,跑累了就趴在我身上到处找背包,翻吃的。老师拿他没办法,我一开始还算温柔,一遍又一遍地喊他,要好好上课但通常和谐不过两分钟我就原形毕露!一声怒吼之后,他能老实个十分八分的,听老师指令做操做游戏我家的早教坚持上了大概三个月,
4、现在早教课盛行,到底值不值得去上?在家怎么给宝宝做早教?
前段时间我妹跟我开玩笑,说,我的校友里除了列宁和普京,她还知道巴普洛夫。然而,她知道巴普洛夫并不是因为他超高的医学成就,而是因为她的朋友圈里,所有搞早教的都会发一句“孩子从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么你就晚了两天”,说实话,我是没有听说过巴普洛夫的这句话的,在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范畴里,从大学到博士都没有学习过巴普洛夫的理论。
但是我认不认同这句话呢?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孩子一出生其实就具有学习的能力,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说话,读读诗,这些对孩子的大脑发育都是有好处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孩子必须上早教课,其实孩子应不应该上早教课是要看个人的家庭的,我说这句话并不是,家庭条件的好坏,而是家庭成员的早教意识,情况一:家庭成员比较重视孩子早期教育,并且有时间陪伴孩子。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