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通过机器或者手机听过了一本绘本,就当作看过这本绘本了,这是非常大的误区。我们那个时代确实没有早教(我是80后),幼儿园纯玩,小初都很轻松,因为那个时代中国才刚刚对世界打开大门,对人才的需求以“增加生产”为主,所以那时候初中分流后,中专很吃香,还可以解决户口(70后那一带)。
1、多读绘本有利于孩子早教吗,市面上比较好的绘本阅读机器人有推荐吗?
读绘本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对此持否定的,那无论你说读绘本有什么好,他是听不进去的。我只想说说所谓的故事机,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通过机器或者手机听过了一本绘本,就当作看过这本绘本了,这是非常大的误区。绘本的重点在于图,听固然是一种阅读方式,但这种阅读方式是读不了图中的信息和意义,也读不出图画对孩子感官的冲击,
2、幼儿园的孩子早教识字,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吗,为什么?
题主是有心人,先表扬一下你哟,因为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质量的问题。在说识字这件事之前,我先来说说想象力吧,因为想象力如何发展才是关键,什么是想象力呢?简单点说,想象力就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看过吃过苹果,当你问孩子想吃苹果吗?即便当时家里没有苹果,孩子也能通过大脑想像出苹果是什么样子,
只是这个苹果的形像可能只是孩子看到过的,但是如果你让孩子画出苹果的样子,孩子就会画出千奇百怪的苹果来。而每一个不同于真实的苹果画作,就是孩子通过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形像,幼儿识字,是否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肯定地讲,不会的。很多家长认为,幼儿过早识字会固化孩子的思维想象,即孩子看到一个字或一个词,大脑中就只会出现这个字或词的形像,亦或者与之对应的实物,
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在我看来,幼儿识字之后,还有助于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因为幼儿有一个识字兴趣敏感期,一般在4-6岁之间,有些孩子会延伸到7岁左右,在敏感期里,孩子会对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家长抓住这个时期,会让孩子两年时间里认识上千个字,反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幼儿通过认识的字,在交流对话和阅读绘本中,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在识字的过程中,本身就会非常敏锐地激发想象力。这种想象完全是天马行空式的,如孩子读绘本时,看到饼干的图片,也能指认饼干两个字,这时如果你和孩子围绕饼干作为话题交流,那就特别有趣了。如有一位妈妈对四岁女儿讲:“妈妈最喜欢那种卡通曲奇饼干,酥酥的,甜甜的,可香呢,”只见女儿讲:“我喜欢吃猴头饼干,因为我喜欢小猴,我可以上楼时不用走楼梯,可以直接跳上来,可快呢。
”瞧,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非常有趣?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才是家长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很多家长做不到,幼儿想象力和儿童或成人完全不同,因为孩子所学的课本知识少,不会被大量的知识固化思维想象力。因此,识字反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空间想象力,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及时发现孩子识字兴趣敏感期的到来,因为你不在意,孩子对字的观察兴趣很快就湮灭了,
你别不在意,孩子在识字兴趣敏感期里,常常会因为发现自己认识的某个字而产生欣喜,会高兴地告诉妈妈或爸爸,甚至还会围绕这个字说很多妙想的话哩。然而,家长的不在意,很快就让孩子倍感扫兴,慢慢就不再去关注字了,结束语:我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十几年,接触过很多优秀孩子的父母,我发现家长普遍都会特别重视早期教育。尤其是幼儿阶段的识字兴趣和阅读兴趣敏感都及时抓住了,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里,孩子的思想单纯,只要感兴趣就会格外专注,识字或阅读的记忆印象非常惊人,
3、能考上北清复交的有多少上过早教幼儿园读过大量绘本呢?你怎么看?
题主,我认为你的想法有些钻牛角尖。每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不一样,因为人类总是在进步的,我们那个时代确实没有早教(我是80后),幼儿园纯玩,小初都很轻松,因为那个时代中国才刚刚对世界打开大门,对人才的需求以“增加生产”为主,所以那时候初中分流后,中专很吃香,还可以解决户口(70后那一带),到九十年代左右,慢慢发现中国的教育体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后,开始提出教育改革,慢慢才开始引进素质教育······那么别说我们孩子这一代长大后是什么样,即使现在,每天爆炸性出现的信息量和知识量,你敢说跟20年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是一样的吗?所以不要拿过去的眼光看待未来!而早教的出现,即使北上广,也基本到2000年以后才慢慢出现,而且大部分都是引进的国外品牌,比如大家熟知的“美吉姆”、“金宝贝”等品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