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这里的婴儿为女婴,泊兮未兆危祸潜形【版本】本句,楚简本缺失,帛书本作“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河上公本作“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王弼本作“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傅奕本作“我独魄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咳。
1、“我泊焉未兆,若婴儿之未咳”,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第二十章,“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是说尽管(王侯将相卿大夫士这些贵族们这些为政者们)众人依然骄奢淫逸,不顾天下百姓的疾苦,我却淡泊超然,由贵族的骄奢争斗和百姓的流离哀苦,洞察出这就是周王室败亡之先兆,正如婴儿在笑之前必先咧嘴一样。这句话,承继了上一句,“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这么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当政者,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迟早会导致周王朝的衰亡,
这边是“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的本义了。泊兮未兆危祸潜形【版本】本句,楚简本缺失,帛书本作“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河上公本作“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王弼本作“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傅奕本作“我独魄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咳,”“泊”为澹泊,“独”增加于义不改,但改为“魄”,则荒谬绝伦。
“咳”,本义是婴儿笑,读作“hái”,音同“孩”,因此被后人误以为“孩”,然于义则不通逻辑,帛书本最古,义最胜,故从帛书本,即“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我自无言牛汝何意【释义】“泊”:澹泊,恬静无为貌,《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兆”:古人用火灼龟甲,视其出现的裂纹的形状以占吉凶,这些裂纹就叫“兆”。古文“兆”字由几条弧线组成,表示卜兆状,《礼记》:“命大史衅龟筴占兆。”引申为“预兆,”身而为鱼汝有何乐“婴”:会意字,从女、从“賏”,“賏”是颈项链。本义是“颈饰”,类似于现代的项链,后来指“初生的女婴”,后又泛指婴儿,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子用手取一串贝的样子。
《说文》:“婴,颈饰也,”《释名》:“喉下称婴。”《释名》:“人始生曰婴,”《荀子》:“是犹使处女婴宝珠,配宝玉。”《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这里的婴儿为女婴,“咳”:婴儿笑。形声字,口表意,象张开的口,表示开口笑;亥表声,本义是婴儿笑,《说文》:“咳,小儿笑也。”《史记•扁鹊传》:“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汝欲为乐必启唇也【简评】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年轻时自恃武勇,“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文学天才司马相如上书劝谏,这便是著名的《上书谏猎》,文中说:“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无形。祸固多藏於隐微,而发於人之所忽者也,故敝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在《谏封禅书》中,亦云:“圣王之事,兢兢翼翼,
故曰於‘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秦武王洛阳举鼎亡在逞匹夫之勇《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有云:“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而《资治通鉴》之中,此句更是叠相出现,不胜繁多,可见于为政之道,至为重要。因此,作为明智之人,不论是帝王将相卿大夫士,还是平民百姓,为政处事,都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提前避免危险和祸患的发生,
2、《道德经》总用到“婴儿”的比喻,要说明什么?
老子为什么要我们回到婴儿状态?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会追问,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认为金玉满堂是幸福;有人认为美女在侧是快乐;有人认为端坐庙堂之上俯视众生是威武;有人认为五湖烟海之中泛舟是逍遥。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决定了人生道路的不同,在道家特别是庄子看来,人生短暂到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所谓的功名利禄位高权重,最终不过是挂在墙上烂在地里而已;所谓的蜗角虚名与蝇头小利,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人生的一切神马都是浮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