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做了个梦哦......”小婴儿的表情、表达变得快,内容各异,说话内容是成人的理解,但并非他的表达就没有说话内容,更多时候需要家长多观察、多总结,毕竟每一小婴儿的脾气秉性不一样,有的是快人快语,有的是含蓄内敛,要家长慢慢地去了解,从中多领悟,及时回应小婴儿的需求。
1、小婴儿能听懂大人说话吗?
我儿子,两个多月的宝宝,每次一哭闹,奶奶就哄他:娃子不哭,我叫妈妈,然后开始叫我的名字。孩子立马就冷静下来不哭了,耐心地等待我过来给他喂奶,奶奶刚开始给我讲我还不信,后来亲眼见了几次,我就忍不住咯咯笑,太神奇了。有好几次太忙,我一个人在家,吃饭的时候刚好是他醒着,我提前给他说:宝贝,妈妈要先吃个饭,你在床上躺一会,妈妈吃完饭再抱你,
我就让他自己躺床上,我端个碗在旁边吃,他就小头歪着静静地看着我吃饭,时不时地还要给妈妈笑一笑,有一次我吃饭慢了,吃到最后他开始哭,这个小家伙,是不是脑袋瓜子在想:妈妈,你怎么还没吃完呢?过来抱我。奶奶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忍不住夸赞:你儿子真乖,我吃饭的时候一声不吭地看着我,每次换尿不湿的时候,我或者奶奶就会说:宝宝,把你的臭臭换掉,要不然捂着屁屁难受。
2、小婴儿每天都在说什么呢?
小婴儿确实是会与人交流的,有时候哭、有时候笑,有时候咿咿呀呀的,遗憾的是我们成人听不懂,但是每天观察孩子的变化,不断总结经验,是可以悟出他的内容的。我依照自己的育儿经验,将这些表达归类如下:一是饱腹需求型,小婴儿生长速度快,所以一缺补给就着急。当小婴儿渴了、饿了,他会很急迫地大声哭,让人一听就马上要回应,有时还伴着泪水,我猜他一定在说:“我饿了、我渴了,我要吃奶啊!快点送奶来啊!饿着呢,快点儿吧!”吃到奶了哭声会停止,但会有抽泣声,
二是体感需求型。小婴儿冷了、热了、尿湿了、就会和成人交流,哭泣着说:“有点冷,给我盖被子,”或者说:“穿多了,减少些衣服吧!”或者说:“我拉尿了,躺在这不舒服,赶紧帮我换了吧。”这个哭声没有饿了急,有时候听到回应了会减弱,三是情感需求型。有时候闷了想找人聊天、或者想要抱抱,小婴儿会婉转地哭泣,或咿咿呀呀地出声音,仿佛在说:“谁有时间啊?抱我走走啊?”“现在谁能陪我聊天啊?”“那个叫妈妈的女人,可以听我说话吗?我刚才做了个梦哦......”小婴儿的表情、表达变得快,内容各异,说话内容是成人的理解,但并非他的表达就没有说话内容,更多时候需要家长多观察、多总结,毕竟每一小婴儿的脾气秉性不一样,有的是快人快语,有的是含蓄内敛,要家长慢慢地去了解,从中多领悟,及时回应小婴儿的需求,
3、婴儿怎么学说话?
婴儿是怎么学会说话的?想弄清楚孩子语言发展规律,我们需要弄清楚的第一问题是:区别什么是“语言理解”和“语言生成”。“语言理解”的发展是早于“语言生成”的,也就是说,孩子是先听得懂,然后才会说。爸爸妈妈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你叫宝宝的名字,他会回头、会对你笑,会用跟多方式去回应你,但是他自己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这就说明宝宝在还不会说话前,已经能听得懂语言了。不仅如此,在整个婴儿期,语言理解这个能力的发展也比语言生成这个能力的发展要快得多,例如,在婴儿期,对单词的理解是以每个月22个的速度增长的,但一旦孩子开始说话,单词的生成速度每个月只能新增9个。所以,即便这时候宝宝完全不会说话,语言的交流也已经开始了,那这个时候声音和语言的交流是什么样的呢?爸爸妈妈们肯定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你的宝宝还是很小很小的婴儿的时候,你们待在一起,你会听见宝宝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咕咕的叫声、哭声、咯咯的笑声、嘟嘟囔囔的声音等等。
尽管这些声音没什么意义,但正是这些声音、面部表情、手势或其他非语言的方式进行的交流,就叫做“前语言交流”了,“前语言交流”,听上去是不是很学术很专业的样子?举个例子,你就很容易明白了。如果现在,你的宝宝正好几个月大,你可以跟他玩这个游戏试试:你对着宝宝说:“啊~~”,宝宝也会重复“啊~~”,然后你再重复“啊~~~~”“,宝宝又再跟着“啊~~~~”你在说“啊~~~~~~~~”宝宝也会跟着“啊~~~~~~~~,虽然你的声音和宝宝的声音都没人能懂,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你发现了没:这个过程就类似一种对话交流。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