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三伏贴的正确方式⭐1、三伏贴并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贴有多种配方,每一种药方适用的具体病症并不相同。如果要贴三伏贴,一定要检查身体情况以后再做决定,如果要贴三伏贴,一定要检查身体情况以后再做决定,三伏贴的博大精深三伏贴作为一种中医疗法,也同样应该具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医原理吧。
1、三伏贴是什么东西?适合什么人用?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理论,取每年的夏季三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有两大人数适合三伏贴,世人多重视其一,就是冬病夏治,而忽视其二,就是三伏排湿,下面慢慢解释,一般说来,三伏贴适合体虚、阳虚的患者,此类患者每到冬天天气寒冷时,身上的老毛病往往突然发作或加重如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中医称之为“冬病”:即冬季好发的虚、寒、里、阴病症,具体多为肾、肺、肠胃、鼻、关节等病症。
具体表现多为:咳喘、关节疼痛、怕冷、慢性腹泻、易感冒、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鼻炎等机体阳气虚衰,病症深里、寒邪侵袭、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病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病症,而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
“三伏贴”一般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细辛、干姜,川芎等药物,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膏药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以达到通络温阳散寒的目的,换句话说,三伏贴就是借助了天时阳气旺盛的时节,而推动身体本不足的阳气,祛除身体寒邪,补充正气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其实三伏贴还适用于没有冬病的一类特殊人群,就是体湿的人群,
现代人运动量少,吃得又好,代谢较慢,造成身体内很多代谢产物排不出去,初期时就是湿,后期可以逐渐发展成为痰、瘀等更严重问题。而湿为阴邪,其性粘而趋下,容易流滞于腹部、下肢、关节等处,影响经脉通畅,功能活动和脏腑协调,而夏至之后,阳气盛极入衰,阴气渐生(自然界由阳盛,开始逐渐向阴盛转化,所谓一阴生的时节),此时如果人体素有阴邪,就会造成上热下凉,上火下水,湿热互蒸,闷于天地(中焦脾胃),不仅影响食欲,而在入伏之后表现出头晕、恶心、倦怠、腹胀、水肿、关节酸痛等诸多症状。
2、为什么要做三伏贴?三伏贴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谢邀!三伏贴是什么原理?医学上从来没有进行过三伏贴作用的具体机制研究,即使使用“穴位敷贴”作为关键词也同样找不到任何实验研究,在知网上能检索的有关三伏贴的第一篇论文就是2004年一篇临床使用观察。也就是说,三伏贴没有任何现代生物医学的原理可讲,三伏贴的博大精深三伏贴作为一种中医疗法,也同样应该具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医原理吧。
很遗憾,任是翻烂各种中医典籍都难觅三伏贴芳踪,当然,有人说了,三伏贴只是民间俗称,就是中医的天灸,属于灸法中药物灸的一种。嗯,“天灸”还的确颇有些“博大精深”,,最早的记录见于南北朝时期梁宗懔(约501~565)编撰的《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细心的人士会说,这不对啊,用朱水(朱砂水)在额头上点一个红点,很是眼熟啊,这不是民间常用于儿童或女人的化妆方法吗,
在今天,我们最常在电视剧里看到,一般是美女特别是妖冶美女的标配啊。而且,用来预防疾病(厌疾)也没有三伏贴所谓敷贴穴位,而是点在额头,这分明是古代一种显见的巫术,即使到明代编撰的《说郛》引用《潜居录》所言称可以预防百病:“八月朔,以碗盛取树叶露,研辰砂,以牙筯染点身上,百病俱消,谓之天灸”,也仅仅是说“点身上”,也没有涉及任何穴位的说法。
而最接近今天三伏贴的记载是晚近清朝的《张氏医通》,其卷四《诸气门下》中记载使用以白芥子为主的膏药在夏天三伏灸肺俞穴来治疗冬天发作的哮喘(冷哮),被称为“白芥子涂法”:“冷哮灸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