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年龄段的宝宝手脚总动,不能凭此就认为多动症。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啦~刚出生的婴儿大脑和身体尚未成熟,经常会有一些下意识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说是对外界刺激所作的反射,e.经常不停地「活动」,似「有发动机驱动」,比如在餐馆、会议场所,时间稍有延长就坐立不安,不能与大家同步。
1、为什么婴儿手脚一直动不停?
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啦~刚出生的婴儿大脑和身体尚未成熟,经常会有一些下意识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说是对外界刺激所作的反射。是也新生儿的探索欲,正常肢体活动的状态啦~这种天生的条件反射一般有紧张性颈反射、踏步反射、握持反射、爬行反射,首先是紧张性颈反射,让孩子仰卧,四肢对称,头往一侧,头侧肌肉伸张,上下肢肌肉屈曲,这个反射是将来孩子行走和站立的基础;踏步反射,要把新生儿先扶起来,足背触碰一下床边缘,孩子就表现踏步的动作,在出生一个月以后会消失;握持反射,妈妈可能都会发现,孩子会把东西握得非常紧,但这种握持不是自主反应,一般在2个月时候手会张开,3个月握持反射消失,4个月的时候会出现自主握持;爬行反射,双下肢屈曲前蹲的动作叫爬行反射,是将来爬行的基础。
2、宝宝三个月,手脚总动,会是多动症吗?
这么年龄段的宝宝手脚总动,不能凭此就认为多动症,多动症是有一套严格的诊断标准。而且是由于大脑神经系统无法专注、对事物没有兴趣等导致注意力转移,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一些基本的意识和指令接受反馈都没有很好形成,更加没办法判断注意力的问题。即使年龄更大一些的儿童,即使有动作频繁、无法专注一些事情,也不能轻易认为是多动症。
需要观察孩子是不是因为对事物没有兴趣、或没有被很好的引导、或者要求太高、或年龄不符等,比如有一些孩子不喜欢听课,也坐不住不停的有动作,但是在玩游戏或看动画片就很专注,这些就不是多动症。另外,有一些孩子很好动,一刻不停,但是讲话思路围绕主线、精力充沛,这些也不是多动症,而多动症往往是由于大脑的障碍,导致思路无法专注,前言不搭后语或无精打采、回答跳跃等,
很多现实中对多动症的诊断过于简单,使得很多孩子打上多动症标签。比较准确的可以参照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V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V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必须A~E点全部满足,才能判断多动症。A.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状态,影响功能或发育,且具有以下(1)或(2)特征:必需≥下列症状中的6条,持续时间>6个月,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并对社会和学业/职业活动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
这些症状不只是对立行为、违抗、敌意、或不理解任务和指令。对于青年和成人(≥17岁)至少应有5条症状,(1)注意缺陷症状a.经常不能注意细节或经常在学校、在工作或在其它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比如忽视或漏掉细节、工作不精确,b.在完成任务或活动中,比如演讲、谈话或长篇阅读时,经常维持注意困难。
c.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比如即使环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比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且容易转移目标。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比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混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f.经常回避不喜欢或者勉强从事需要维持脑力的活动,比如学校活动或家务;对于青年或成人来说,则是类似准备报告、完成表格、阅读长篇文章等,
g.经常丢失完成任务或活动必须的物品,比如学习材料、铅笔、书本;工具、钱包、钥匙、书面作业、眼镜、手机。h.无关刺激经常容易引起分心(对于青年和成人可以包括无关想法),i.经常忘记日常活动,比如家务、跑腿;对青年和成人包括回电话、付账单、赴约会,(2)多动/冲动症状a.经常扭动不安、坐卧不宁。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