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肤发黄是为什么呢,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过多,旁路胆红素来源增多,胆红素氧化酶含量高。
1、婴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成人的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为3.42~17.1umol/l(0.1~1.0mg/dl),当人体血中胆红素水平达到68.4~85.5umol/l(4~5mg/dl)时,皮肤会发黄,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眼珠这么黄,有些不正常,是不是?许多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肝炎”,的确肝炎可以导致皮肤黄染。那么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肤发黄是为什么呢?难道也是“肝炎”么?“肝炎”表示躺枪,有可能孩子的黄不是他的问题,
那问题出在哪呢?新生儿从母体中娩出后,需要一个人面对外界的环境。有些宝宝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大量制造红细胞备用,结果却发现一不小心造多了!这就尴尬了,有的红细胞正事不做,玩起了叠罗汉。输送养份、氧气的事情丢到了九霄云外,非常经典的演绎了“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机体出现了缺氧症状,红细胞被机体内的当成废物清除,其中的胆红素便释放出来,
胆红素释放的越多,对身体的危害越大。足月儿脐血<42.7umol/l(2.5mg/l),24小时<102.6umol/l(6mg/l),48小时<128.2umol/l(7.5mg/l),3~7天<220.6umol/l(12.9mg/l)为正常情况,如果存在肺部感染的情况,更需要积极的控制黄疸指数。
2、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婴儿刚出生就黄疸过高?最标准值是多少?怀孕时怎么防范?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均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胆红素正常数值正常成人血清胆红素低于17μmol/L(1mg/dl),当超过34μmol/L(2mg/dl)即可出现黄疸,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5mg/dl),则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黄疸原因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致,通常认为,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6μmol/L(15mg/dl)是生理性的,可以自然消退,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过多,旁路胆红素来源增多,胆红素氧化酶含量高。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肝脏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功能差,
肝-肠循环不成熟。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使新生儿血中胆红素增多而发生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即新生儿早期除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外,同时有明确的使黄疸加重的疾病或致病因素存在。病理性黄疸黄疸常见的原因体内出血:如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引起血管外溶血,使胆红素生成过多,同族免疫性溶血:见于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我国ABO溶血病多见。
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原虫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巨结肠、饥饿和喂养延迟等均可使胎粪排泄延迟,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其他疾病有: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很可能发展为对新生儿神经系统产生损伤甚至可以致死的“核黄疸”。
孕妇预防黄疸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