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文由于语言温心柔情也有受众,多为阅历浅的少数年轻人和学历低的部分人,我的孙女是西南大学大三学生,她说她很久以来就从不看鸡汤文。鸡汤文产生于快节奏生活时代的网络,在微信上较多,鸡汤文中有正面的鼓励但也有不正确的误导,对后者被称为毒鸡汤,哲理文有真理性,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有正确的指导性;而多数鸡汤文空洞泛味徒有华丽词语对人的生活实践没有健康向上的指导性,又以附广告唯利为目的。
1、鸡汤文该不该看?
这种鸡汤文章的套路都是讲述3个故事,然后用100字总结下道理告诉大家。但是本质的问题是:这个作者总结的道理对吗?如果对的话,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呢?它的边界条件是什么呢?至少就我的了解,很少很少的作者会写道,这个道理的前提是什么,这个道理的适用情况是什么,这个道理的特殊情况时什么,因为基本没有作者写这些,如果我们信奉了他的道理,那么完蛋了!(1)因为我们个人实际的环境,实际的情况和他胡编乱造(好吧,我承认我认为他们为了文章阅读量很高,会故意写惊悚的、抓人眼球的故事,就免不了胡编乱造一番了)的故事的环境、条件差别不小。
我们却拿着这作者总结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实践,很可能会犯方向性大错误的,(2)他们写的故事,是无法完整而全面得阐述主人公的外部环境、条件、主人公的思维方式的,只能阐述很少一部分环境,和主人公的行动(但是看不到的行动呢?但是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呢?),这么狭小的视角写出来的故事,就能总结出正确的道理?搞笑了啊。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这样大家更直观,【我声明,我举的是例子,不是真实的故事】某文章的作者写了一个人是一个小旅馆的前台,他心地善良,常常无私得帮助别人,一个寒冬的夜晚,旅店客满了,但是深夜进来了一对老年夫妇,他就想着一定要帮助他们,于是把自己的员工休息房间给了老年夫妇住一晚。结果这对老年夫妇是富豪,他们很感动,就把自己名下的酒店过继给了这个年轻人(是不是满满的读者文里,希尔顿的故事的感觉),然后这个年轻人就开始发家致富了,
文末,作者总结:只要我们善对他人,他人就会善对我们,善良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未来。我来解读下我的看法:(1)这个道理对不对?对!(2)但是这个道理是全面的道理还是局部的道理?作者没说(也可能他水平不行,说不出来,原谅我的冒犯,因为误人子弟的做法,我总难免气愤),但是我认为这肯定是局部的道理——因为那种因为善良得帮助陌生人,而被拐卖的案例少吗?那种因为善良而扶老年人,却被讹诈的案例少吗?那种因为善良而帮助同事,却被同事踩着自己往上爬的案例少吗?(3)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有朋友就有敌人,对朋友善良可以,对敌人要善良吗?作者也没有说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他总结的道理该如何处理,
这种讲故事的文章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分析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识别写这个文章的作者很可能是在误人子弟?方法很简单:用提问来识别,比如上文中我对那个读者文章的提问。也可以用实际的案例来提问,比如你问作者,那些因为善良而给陌生人带路,却被拐卖的姑娘、小孩子,他们的未来因为善良而光明了吗?作者如果能回答出他的道理的边界条件,那这个作者还是有点水平,但是却不坦诚的,因为他如果都知道边界条件,为什么在文章中不写清楚呢?——选自《少读讲故事的文章,可能会“毒化”自己!》,
2、哲理文与鸡汤文区别在哪?
谢邀请!故名思意,哲理文是充满哲学原理的文章。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智慧的道理,常指人生问题的哲学理论,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主要探讨人生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哲理文的表现形式是智慧箴言式,内容泛指一切价值观和生活智慧,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对人的生活起正确的指导性作用。哲理文的精髓是文中的哲学原理,有健康向上具有正能量的激励作用,其道理具真理性,所以有正确的指导性,
毛主席的著作就充满哲学原理,很多段子就是很好的哲理文。例如在《愚公移山》中说,一个老头智叟说愚公想挖去两座山是不可能的,愚公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有什么挖不平的呢?文章用山不会再增高和子子孙孙无穷尽而又每天挖山不止就一定会挖去两座山的道理,批驳智叟的错误观点让他哑口无言。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